手机号:‭135 1105 7488 | 联系电话:400-705-9909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坝上民俗

坝上民俗

  • 成吉思汗(1162年-1227年8月25日),即元太祖,蒙古族,蒙古帝国奠基者、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统帅。名铁木真,姓孛儿只斤,乞颜(奇渥温)氏族。而按照蒙古起名传统,铁木真全名应为奇渥温·孛儿只斤·铁木真。1271年元朝建立后,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,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。在他众子中,最为著名
  • 蒙古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:太阳有两个女儿。姐姐先怀孕了,选的是丝绸的襁褓,生下的孩子手里,攥着一个土块,这样,他长大以后就种植五谷了,这是汉族人的祖先;后来妹妹也怀孕了,选的是毡裘的襁褓,孩子生下来的时候,手里攥着一把马鬃,所以他长大以后,就放牧牲畜了。这是蒙古人的祖先。这个传说颇有趣而且耐人寻味。关
  • (一)山药鱼儿将焖熟的山药剥去皮,和上莜面在锅内用双手推搓,使其成糕块状,然后取出,分成小剂,捏成5厘米左右的鱼儿形,摆在竹(铝)箅子上,放入锅内蒸熟,蘸蘑菇汤、肉汤、蛋汤等食之,味美可口。(二)山药饼可用白面或莜面做料,将焖熟的山药去皮,和上白面或莜面在锅中双手揉搓,成糕状,取出后分成小剂,扦成薄
  • 敬酒:斟酒敬客,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。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,五谷之结晶,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,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。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、金杯或牛角杯中,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,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,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,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,不愿以诚相待。宾客应随即接住
  •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,即面食、肉食、奶食、茶食。通常,蒙古族称肉食为“红食”,蒙语叫“乌兰伊德”;称奶食为“白食”,蒙语叫“查干伊德”(纯洁、吉祥、崇高之意)。一日三餐,两稀一干,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、奶食、手扒肉,晚上氽羊肉下面条、吃包子。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,以肉食为辅。砖茶:蒙古
  • 史上长期的游牧生活,使蒙古族牧民选择了最适宜的住所——蒙古包。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,是用特制的木架做“哈那”(蒙古包的围栏支撑),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,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,其顶部用“乌耐”作支架并盖有“布乐斯”,以呈天幕状。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“陶脑”,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“乌日何
  • 忽必烈,1215年—1294年,成吉思汗之孙,蒙哥汗(宪宗)弟,蒙古族。名字全称孛儿只斤·忽必烈,讳名呼必赉,睿宗第四子,蒙古族,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(总第四子)。元朝的创始皇帝,庙号世祖,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,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。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。1260年——1294年在位。宪宗元年
  • 历史上的坝上草原,是游牧民族活动的“T型台”。这里秦代属上谷郡,西汉属上谷北境,东汉、魏晋时是鲜卑人之地,北魏时是御夷重镇,也是辽、金、元、清历代帝王的避暑胜地。辽代萧太后梳妆楼,历尽千年沧桑,至今仍屹立在闪电河畔,金代景明宫、元代察汗淖儿行宫、清代胭脂马场、狩猎场、张库古商道、明代长城和古烽火台及
  • 坝上人与中原人一般礼仪相同,倒是蒙人讲究多一些。进蒙古包,坐姿、举手、投足都有讲究。现在坝上用于旅游的蒙古包,基本的礼仪还有。比如,蒙古包东面是“里首”,西边是“外首”;进包时只能从里首进,不能从外首进;客人进包时,不能踩门槛;座位是女人在东、男人在西;东面是尊位,正北是“金地”,为一家之主的座位;
  • 坝上在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接的地方陡然升高,成阶梯状,故名“坝上”。平均海拔高度1500——2100公尺,所在纬度为41度——42度之间。年平均气温约1.4-5度,它西起张家口市的张北县、尚义县,中挟沽源县、丰宁县,东至承德市围场县。坝上的风景最为美丽;夏季,这里天蓝欲滴,碧草如翠,云花清秀,野芳
QQ在线咨询
咨询热线
‭135 1105 7488‬
服务热线
400-705-9909